Saturday, June 24, 2006

degogo住院去

生完degogo在醫院裡住了兩個晚上後,第三天中午(5/27)我和degogo就一起出院了。來醫院的時候是兩個人,回去時多一隻,感覺自己真的「生產」出一些東西了,非常productive。中午到家,一切似乎都很順利,我們在醫院學的換尿布、餵奶,這兩招就足以把degogo擺平。可惜下午後,使盡我們所有的絕招還是無法擺平degogo,degogo幾乎一直在吃,吃累了躺一下又哭著要吃,等到晚上我們覺得很不對勁幫他量體溫時才發現發燒了。新生兒發燒是需要立刻通知醫生的,於是我們趕緊打電話給醫生,往醫院出發。

送到急診室才體驗到美國急診室的不同。之前就已經聽說過除非是會馬上死人的,不然就得慢慢在旁邊等,果真我們凌晨到醫院,等到早上六七點才有病床可以住,當然中間已經打了退燒藥、做了一些檢驗。當父母真是辛苦,尤其是生病小孩的父母。小時後氣喘還蠻喜歡去急診室的,因為去了就有救了,打針、吸藥氣喘症狀就紓解了。那時不知道爸媽會多辛苦,只記得爸有次不送我去醫院,因為晚上去太多次了,只好媽媽送。想不到當父母才三天,以前加諸在爸媽身上的麻煩又還到我們這裡(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)。

新生兒發燒必須很慎重處理因為有可能是感染(腦部感染、胸部感染等),所以打抗生素後還要留院觀察兩天。第一天degogo住新生兒ICU,本來以為ICU家屬不能待,結果這裡的ICU父母可以一直待在旁邊,也可以餵奶,不過我們晚上還是決定回家睡覺,把degogo留給護士照顧(住ICU的好處)。還好有回去休息一晚,因為隔天轉到普通病房才是對父母的真正考驗。

即使可以回家睡覺,哺乳的責任還是不能卸下,醫院借我們breast pump,叫我回去還是要定時擠奶,這不只是隔天可以拿給degogo喝,常擠奶才能盡快讓供應量趕上需求(吸允動作會刺激母乳分泌)。結果回家一擠才發現degogo真是太可憐了,擠了十幾分鐘,兩邊加起來才0.7oz,難怪之前degogo一直吃都不睡覺,因為餓得睡不著。除了打針的不適,我想degogo住院應該還蠻舒服的,吃得很飽(醫院會餵奶粉)、水分也充足(打點滴)、還有空調,這些都比住家裡好。

知道自己母乳不夠後(護士說degogo第一次用奶瓶就灌了3oz下去,ㄟ!3oz應該是兩三週嬰兒的食量,可見真的餓壞了),讓我蠻焦慮的,所幸醫院派了lactation consultant(LC)來協助我,因為degogo食量驚人,所以LC建議我們買一台pump(這真是太有用了),隔天我經歷漲奶(通常是發生在產後三四天,不過我是在第五天,可能就是這兩天的差別,讓degogo脫水發燒),LC又來教我如何處理。這次degogo住院讓我們學了不少,讓我對哺乳更有信心。講這些真的很像媽會講的話齁,沒辦法,生了小孩就很自然地會想好好照顧小孩。

轉到普通病房後就是惡夢的開始,住在這裡父母得整天陪著。前兩天我是睡在醫院非常舒適的病床上、degogo爸睡旁邊的躺椅;現在我睡在degogo旁邊的躺椅、degogo爸睡在椅子上,不過degogo從bassinet升級到大的病床(可以調整傾斜角度)。degogo住的是雙人病房,隔壁住的是一歲多的小孩,好像是因為過敏住院。他媽媽一直跟他說隔壁住的是baby,所以不可以吵。結果我想是我們比較吵,因為監控心跳、呼吸的儀器常常叫(醫生來看了好幾次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,那為什麼不把設定得太敏感的儀器調整一下或關掉),還有兩三小時就要餵食、換尿布(在普通病房都得自己來),整個晚上真是手忙腳亂。到5/30上午,我覺得我已經快被一直叫的儀器、量血壓一直量不到的護士、抽血抽不到的護士(因為degogo太小)搞瘋了,大概我擺出很不爽的表情、加上別人可能擔心我有產後憂鬱,所以血就不抽了(是要驗黃膽,可是他看起來就不像有黃膽)、所有監視的儀器也拔掉了。等到下午,degogo終於可以出院了。抱著睡著的degogo、坐在醫院大廳等degogo爸開車來接的我,覺得像是出獄一樣。沒錯!我們是剛出獄的父母,從此要改過自新,不可以把degogo包太緊讓他太熱發燒,也要勤奮餵讓他水分充足。

這次住院,讓我和degogo爸的父母經驗值大大提升,不過我想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考驗在前面等著。

Wednesday, June 14, 2006

生產日記

5/24星期三的凌晨,跟大家用msn聊天後,繼續寫我的thesis proposal(due date 是星期五),本想一鼓作氣寫完,可是撐到凌晨兩點時,degogo動得很厲害,於是我決定先去睡覺了。

睡到四點,突然覺得褲子濕濕的,就像尿失禁一樣水一直流出來,之前一直擔心會在出外時破水,想像在公共場合尿濕褲子,或弄濕辦公室地板椅子,實在是很討厭的狀況。現在在家裡破水,其實還算種relief。把L搖起來,換衣服,披件大毛巾,帶好去醫院的東西(什麼CD啊、餅乾、象棋、撲克牌,這些都是書上教的,因為陣痛可能很長,要盡可能放鬆,專心在別的事情上,我大概一兩週前就開始準備打包了),打電話給醫生,接著就往醫院出發了。

四點多天有點亮了,街道非常安靜,往醫院的途中我還可以欣賞charles river兩邊風景(因為還沒陣痛,只是褲子濕而已)。入院的手續很順利,進入產房(這裡自然產都從陣痛到生都是待在同一間)後,換衣服,打點滴,不久陣痛開始,而且間隔5min以內,心想也許自己可以生很快。雖然不太喜歡五月(顯然跟degogo溝通無效),但至少撐過了金牛座,好吧,5/24聽起來也還可以(沒想到居然生到隔天)。

我現在已經忘記陣痛到底是怎樣的痛,不過我記得都是在我能忍受的範圍內。雖然不會痛到大叫,但陣痛是很不舒服的,每當陣痛來的時候,我都得坐著或站著,躺著讓我的背很不舒服,其實站著、多走路是可以加快生產過程,可是只睡兩小時的我,只想躺著睡覺,可惜每2-4min陣痛來的時候就得坐起來,真是不人道!

不能休息就算了,偏偏子宮頸擴張得很慢,10幾個小時的陣痛只開了3-4cm,要開到10cm每1cm約1hr,所以估計應該還有7-8hr要熬。累的要死的我終於向陣痛投降,決定打epidural。打脊椎麻醉的好處是肚子以下都不痛了,所以可以好好躺著休息,可是壞處是失去了腳(不能站著加速產程)只能躺著,躺久了背也很痛。如果不是那麼累,能不打epidural還是比較好的。

結果我的progress還是很慢,到24號晚上9點還只有5-6cm(一般人應該1hr開1cm,所以理論上8-9點就生了),midwife跟我說如果兩三小時後還沒有什麼進展,那就要考慮剖腹產。聽到這個消息讓我很擔憂,因為我最怕的就是剖腹產,復原要比較久,況且已經痛了16hr,去剖覺得很不划算。於是我叫L幫我禱告,我也趕快打電話找救兵,不過打回家沒人、阿姨家好像也沒人,最後就打給這裡的一個sophia,她說會幫我禱告,雖然她覺得剖腹產也許比較好、比較安全。在這兩三個小時,我不斷地跟自己說要放鬆,結果下次內診時終於開到7-8cm,因為有進展,所以midwife讓我繼續試自然產。

到這個階段,我終於感受所謂「我要生了」的感覺。很多人都描述生產就像上大號一樣,嬰兒頭壓迫直腸造成便意,身體就會直覺地想把胎兒推出來。不過醫生會評估擴張情形才決定產婦何時可以用力。Midwife覺得我還沒準備好,所以叫我忍住不可以用力。就這樣從25日凌晨忍到早上五點。為什麼這麼久呢?我想大概是我一直擔憂大便的事,身體不夠放鬆,因為在醫院一天了都沒大便,胎頭的壓力就跟便秘的感覺一樣,因此我一直以為我應該要去上大號,甚至還叫L去問可不可以灌腸,最後是Midwife跟我保證我沒有要上大號(內診時可以知道直腸是不是滿的),我才把上廁所的事拋到一旁,專心在生產上。

25日早上五點,進入生產的second stage-pushing stage。要有效地把胎兒推出來,雙手要把腳抬起來、身體弓起來像蝦米一樣,然後隨著陣痛用力推。因為我躺在床上很久,背痛腳也麻了,要抬腳弓起身體實在很困難,所以護士幫我抓一隻腳,L抓另一隻,可惜推了兩個小時只有頭髮出來。到了早上七點,護士又輪回昨天早班的護士Lisa,其實再看到Lisa還蠻高興的,因為她人非常的好,總是很encouraging,加上新的midwife,我想我應該就快要有很大的進展了。想像每5分鐘就去廁所用力擠大便,連擠了三個小時(再加上已經一整天沒吃東西睡覺),這時候的我只想偷懶不要生,不過Lisa一直在旁邊督促,所以我還是乖乖地在陣痛來的時候用力推,不過靠我自己的力量還是生不出來,於是醫生決定用vacuum extractor吸住嬰兒的頭。

頭出來才發現臍帶繞頸,所以醫生護士馬上叫我停止pushing,以免臍帶扯得更緊,醫生剪開臍帶後再叫我繼續推。其實我躺在床上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筋疲力盡的我只會接收兩個指令:push and stop,腦袋只想著趕快把卡在肚子的東西擠出來,後來護士把髒兮兮的degogo放在我身上,我還是沒意識到degogo的出生,只想叫護士把這隻移走,以免弄髒衣服。

degogo出來以後真是感到太輕鬆了,把胎盤推出來或之後縫傷口都不算什麼,生完後還可以自己下床去尿尿。之後就轉到產後病房,現在想起來住在醫院的兩天可以說是degogo出生後最舒服的兩天,醫院的伙食很好吃(東西可以自己點),睡得也很舒服,因為晚上可以把degogo送到育嬰室,等到餵奶的時候護士再送回來。接下來的日子,degogo越大麻煩也越多,這下次在交代吧!


為了迎接degogo的出生,我們特地去辦了parking permit,去醫院的時候可以很方便停車,沒想到25日是清掃街道的日子(一個月才一次喔,degogo真會挑時間),所以不僅被開罰單,車子也被拖走,還得付托吊費,最後是請同學載L去把車拿回來。

生小孩才知道計畫趕不上變化,以為平時有走路可以生很快、可以不用打麻醉、不用episiotomy、internal monitor、vacuum extractor,結果全都用上了,只差沒剖腹產。不過vacuum extractor是最後防線,如果失敗就得剖了,L說在最後的pushing stage,產房後面還站了一排人,旁邊擺了一排手術刀,不過到底是不是待命要剖的醫生就不得而知了。

感謝神沒有讓我剖腹產,不然兩天後degogo住院就很難照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