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完degogo在醫院裡住了兩個晚上後,第三天中午(5/27)我和degogo就一起出院了。來醫院的時候是兩個人,回去時多一隻,感覺自己真的「生產」出一些東西了,非常productive。中午到家,一切似乎都很順利,我們在醫院學的換尿布、餵奶,這兩招就足以把degogo擺平。可惜下午後,使盡我們所有的絕招還是無法擺平degogo,degogo幾乎一直在吃,吃累了躺一下又哭著要吃,等到晚上我們覺得很不對勁幫他量體溫時才發現發燒了。新生兒發燒是需要立刻通知醫生的,於是我們趕緊打電話給醫生,往醫院出發。
送到急診室才體驗到美國急診室的不同。之前就已經聽說過除非是會馬上死人的,不然就得慢慢在旁邊等,果真我們凌晨到醫院,等到早上六七點才有病床可以住,當然中間已經打了退燒藥、做了一些檢驗。當父母真是辛苦,尤其是生病小孩的父母。小時後氣喘還蠻喜歡去急診室的,因為去了就有救了,打針、吸藥氣喘症狀就紓解了。那時不知道爸媽會多辛苦,只記得爸有次不送我去醫院,因為晚上去太多次了,只好媽媽送。想不到當父母才三天,以前加諸在爸媽身上的麻煩又還到我們這裡(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)。
新生兒發燒必須很慎重處理因為有可能是感染(腦部感染、胸部感染等),所以打抗生素後還要留院觀察兩天。第一天degogo住新生兒ICU,本來以為ICU家屬不能待,結果這裡的ICU父母可以一直待在旁邊,也可以餵奶,不過我們晚上還是決定回家睡覺,把degogo留給護士照顧(住ICU的好處)。還好有回去休息一晚,因為隔天轉到普通病房才是對父母的真正考驗。
即使可以回家睡覺,哺乳的責任還是不能卸下,醫院借我們breast pump,叫我回去還是要定時擠奶,這不只是隔天可以拿給degogo喝,常擠奶才能盡快讓供應量趕上需求(吸允動作會刺激母乳分泌)。結果回家一擠才發現degogo真是太可憐了,擠了十幾分鐘,兩邊加起來才0.7oz,難怪之前degogo一直吃都不睡覺,因為餓得睡不著。除了打針的不適,我想degogo住院應該還蠻舒服的,吃得很飽(醫院會餵奶粉)、水分也充足(打點滴)、還有空調,這些都比住家裡好。
知道自己母乳不夠後(護士說degogo第一次用奶瓶就灌了3oz下去,ㄟ!3oz應該是兩三週嬰兒的食量,可見真的餓壞了),讓我蠻焦慮的,所幸醫院派了lactation consultant(LC)來協助我,因為degogo食量驚人,所以LC建議我們買一台pump(這真是太有用了),隔天我經歷漲奶(通常是發生在產後三四天,不過我是在第五天,可能就是這兩天的差別,讓degogo脫水發燒),LC又來教我如何處理。這次degogo住院讓我們學了不少,讓我對哺乳更有信心。講這些真的很像媽會講的話齁,沒辦法,生了小孩就很自然地會想好好照顧小孩。
轉到普通病房後就是惡夢的開始,住在這裡父母得整天陪著。前兩天我是睡在醫院非常舒適的病床上、degogo爸睡旁邊的躺椅;現在我睡在degogo旁邊的躺椅、degogo爸睡在椅子上,不過degogo從bassinet升級到大的病床(可以調整傾斜角度)。degogo住的是雙人病房,隔壁住的是一歲多的小孩,好像是因為過敏住院。他媽媽一直跟他說隔壁住的是baby,所以不可以吵。結果我想是我們比較吵,因為監控心跳、呼吸的儀器常常叫(醫生來看了好幾次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,那為什麼不把設定得太敏感的儀器調整一下或關掉),還有兩三小時就要餵食、換尿布(在普通病房都得自己來),整個晚上真是手忙腳亂。到5/30上午,我覺得我已經快被一直叫的儀器、量血壓一直量不到的護士、抽血抽不到的護士(因為degogo太小)搞瘋了,大概我擺出很不爽的表情、加上別人可能擔心我有產後憂鬱,所以血就不抽了(是要驗黃膽,可是他看起來就不像有黃膽)、所有監視的儀器也拔掉了。等到下午,degogo終於可以出院了。抱著睡著的degogo、坐在醫院大廳等degogo爸開車來接的我,覺得像是出獄一樣。沒錯!我們是剛出獄的父母,從此要改過自新,不可以把degogo包太緊讓他太熱發燒,也要勤奮餵讓他水分充足。
這次住院,讓我和degogo爸的父母經驗值大大提升,不過我想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考驗在前面等著。
溫度日記 APP:用柔美的手繪插圖來療癒你的心、豐富你的手帳日記!(Android、iOS)
7 months a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