愷樂最近不知何故,滿口是「馬」.譬如,指著电視机,却對著爺爺說:「馬」,拿起玩具鹿,却對著奶奶說:「馬」.小小年紀,居然指鹿為馬!?事態嚴重,二老憂心沖沖,莫非愷樂被傳染了?因為最近幾年來,島上流行一种傳染病,經医家會診,確認是「瘋馬症候羣」(瘋是動詞,不是形容詞,跟台語「三月瘋媽祖」裏的「瘋」同義),極具傳染性,尤其是對那些腦細胞都沒有壞過一顆半顆的人.患者整天「馬」個不停,一看到,聽到,聞到或摸到馬,不管那是公馬,母馬,老馬,小馬,白馬或黑馬,立刻像中了頭獎彩券般,神經亢進,血胍賁張,輕症者立刻趨前拍馬屁,重症者立刻趨前檢馬糞,最嚴重的會去蓋座「馬糞館」(馬屁不過是一陣風,馬糞却是個实体,有質量,体積,顏色,味道,有物性也有化性,陳列在「馬糞館」以供觀賞,再恰當不過了!).
回頭看看愷樂,完全沒有這些症狀,確定沒有感染「瘋馬症候羣」,二老稍稍放心.可是愷樂還是「馬」個不停,何故?二老拿起放大鏡,仔細觀察一晝一夜後,終於真相大白.原來愷樂的「馬」是「什麼」的意思.指著电視机對爺爺說:「馬」,他的意思是:爺爺,這是什麼?至於拿起玩具鹿對著奶奶說:「馬」,他的意思是在考奶奶:這是什麼?如果奶奶答:鹿鹿,他就再拿起獅子說:「馬」,奶奶如果故意答:阿五(老虎),愷樂就會糾正說:蝨子(獅子),如此這般,屢試不爽,確定他是在過考官的癮,以考人為樂而已.現在的問題是: (一)「什麼」怎麼會變成「馬」? (二) 愷樂怎麽會變成考官?
關於第一個問題,二老的觧釋是這樣:愷樂大概是在模仿「什麼嚒」,但286常有失真現象,只說出最後一個字「嚒」,而二老把他聽成「馬」.對照愷樂以前常說的「mai」(既不是「麥」,也不是「賣」,更不是「我的」,而是「播放音樂」的意思,其來源無可考),這樣解釋大概不會太離譜.
至於第二個問題,太簡單了!島上的子民上中學,大學,研究所,找工作,職位升等,通通要考試(還好最後回老家不用考),當考官才有樂子呀!愷樂不過是入境問俗,從「樂」如流罷了!(拿綠卡楓葉卡也不用考試,難怪我們家院子裏那麼多張!說不定隔一陣子沙塵暴,院子裏會多出什麼五星卡或是鐮刀卡之類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