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很難入睡,每晚爺爺都要設法催眠,如唱兒歌、講故事等等。爺爺知道我認得書上畫的青蛙,因此常唸道:「一隻青蛙一張嘴,兩個眼睛四條腿,撲通撲通跳下水;兩隻青蛙......(爺爺以為我是天才?一隻青蛙幾條腿我都弄不清楚,何況兩隻三隻)」。一來它押韻,我覺得好聽;二來爺爺還佐以手勢,很是有趣,尤其是撲通撲通,讓我印象深刻,有時我也跟著撲通撲通。可惜我發不出「青」的發音,竟然將青蛙唸成「烏蛙」(爺爺每次聽我說「烏蛙」、「烏蛙」,都強忍住笑,怕笑出來傷了我的自尊心,有時還故意跟我一起叫「烏蛙蛙」、「烏蛙」。爺爺說,姑姑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,把烏龜唸成烏「爹」。看來,咬音不正是家學淵源的)。
爺爺說,其實我沒有離譜多遠,因為「青」字有一個解釋是「黑色」,如青衣人、青衣小帽、青青子衿(如果有人不知道古時候書生穿什麼顏色的制服,請e-mail去問曹操)等等。黑者烏也,所以,青蛙當然可以別名「烏蛙」!等我長大了,當選台北市長,一定要把一綱一本課本中的青蛙一律改為「烏蛙」,讓那執意一綱一本的市長的選民的子弟,一輩子鴉鴉烏,不亦快哉!
我們家離植物園不遠,爺爺奶奶常帶我去那兒玩。植物園的樹上有好多松鼠,蹦蹦跳跳,很是有趣。荷花池裏有魚、烏龜和鴨鴨(爺爺說是雁鴨),都令我十分著迷。可是植物園裏最好玩的事,還是檢起小石子,透過水溝蓋丟到水溝裏。只聽撲通一聲,水花四濺,我就跟著大喊「烏蛙」!爺爺聽了,笑著說:「憨孫,那是小石子落到水裏的聲音,不是青蛙」。後來,我發現把小石子丟到小河裏(其實也是水溝,沒加蓋而己),撲通聲音更響,水花濺得更高,我就更樂不可支,丟得更起勁。
丟了一陣子之後,爺爺就會說:「愷樂,不要再丟了,讓管理員看見了,可要打你的小屁屁的」。可是,我那裏肯罷休,爺爺只好設法轉移我的注意,帶我到別處去玩。有一次,正當我丟得興起的時候,一位老奶奶走過來,目不轉眼的看著我,看得我忸怩起來,不知如何是好?還好爺爺對那老奶奶說:「小孩家,丟丟幾顆小石子,不算什麼」。那老奶奶才離開。我則再繼續我的撲通,「烏蛙」!
溫度日記 APP:用柔美的手繪插圖來療癒你的心、豐富你的手帳日記!(Android、iOS)
7 months ago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